中文名稱: 印尼隕石、印尼烈火石、玻隕石、黑隕石、黑色玻隕石、玻隕石玻璃、神聖之火的珍珠
英文名稱:Agni Manitite Tektite, Indonesian Tektite, Pearl of Fire
成分:SiO2
硬度:5.5
比重:2.34–2.51
折射率:1.48 - 1.51
對應脈輪:對應所有脈輪、尤其海底輪和臍輪
顏色:深灰到近黑,透射光下呈半透明的棕色到灰色
有關印尼玻隕石: 印尼玻隕石,也被稱為"神聖之火的珍珠" "Pearl of Fire". 是在印尼群島的一個偏遠島嶼上發現的罕見玻隕石品種,顏色由深灰到近黑,但當用透射光照亮時,呈現棕色到灰色。該名稱源自古老的梵語術語“ agni mani”,意為“神聖之火的珍珠”。
備注:玻隕石,是當隕石撞擊地殼後,岩石被蒸化而成。多有坑洞的表面。
玻隕石是天然形成的玻璃,當中含有極少水份,是極其乾的玻璃。
它的熔點也較高 (~ 950°C - 1500°C).
(Moldavite)莫爾道玻隕石的熔點為~ 1400°C
(Ligyan Desert Glass)利比亞沙漠玻璃的熔點為~ ~ 1700°C
根據分析: 玻隕石的黏性比一般玻璃為高,雖然大家都同樣含有主要成成分SiO2.
玻隕石含有較低的鹼性含量和較高的鋁氧化物
玻隕石的外形: 可呈不定形的水滴狀或角狀的碎片,很多時一個形態引導到另一個形態的初形,這些初始形態可以是: 球狀,盤形,棒形/長條,水滴亞鈴狀,也可以從這些形態變化如變曲或陷入
玻隕石在地球上被發現的位置 |
|
發現地 |
品種 |
顏色 |
年齡 |
發現年份 |
貨品瀏覽 |
1. |
歐洲區 Europe |
|
|
|
|
|
|
捷克共和國 Czech Republic (近伏爾塔瓦河 Vltava River) |
Moldavite 莫爾道玻隕石 |
綠 |
1500 萬年 |
1878 |
|
2. |
亞澳區 The Australasian |
|
|
77-78 萬年 |
|
|
|
塔斯馬尼亞州 Tasmania |
Darwin Glass 達爾文玻璃 |
淺到深綠到黑 |
|
1912 |
|
西澳 South Australia |
Australites 澳大利亞玻隕石
Edeowie Glass 伊迪奧法玻璃 |
深棕到黑 |
|
1915 |
|
東南亞 South East Asia |
|
|
|
|
|
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, |
Indochinites 印度支那玻隕石 |
深灰到黑 |
|
|
|
中國南部 South China,
泰國 Thailand,
柬埔寨 Cambodia,
菲律賓 Philippines,
越南 Vietnam,
老撾 Laos |
Indochinites 印度支那玻隕石 |
深棕到黑 |
|
1787 |
|
3. |
利比亞 (埃及) Libya (Egypt) |
Libyan Desert Glass 利比亞沙漠玻璃 |
淺黃到綠 |
|
1932 |
|
4. |
北美州 North American |
|
|
|
|
|
|
得克薩斯州 Texas,新澤西州 New Jersey, :墨西哥灣 The Gulf of Mexico, 加勒比海地區 the Caribbean |
Bediasites 貝斯特玻隕石 |
深棕到黑,有些呈金屬表面 |
|
1936 |
|
格魯吉亞 Georgia |
Georgiaites 格魯吉亞玻隕石 |
綠 |
|
1938 |
|
5. |
西非: 科特迪瓦區/象牙海岸
East Africa: The Ivory Coast
|
象牙海岸玻隕石
Ivory Coast Tektites |
黑 |
百萬年 |
1934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