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稱:彼得石
(屬石英種)
英文名稱:Pietersite (belong
to Quartz Species)
化學式:Na(Fe2+,Mg)3Fe3+Si8O22(OH)2
硬度:7
對應脈輪:海底輪、喉輪及眉心輪
對應星座:獅子座
產地:納米比亞(非洲)、中國
顏色:藍色/黑色、燈色/金色/紅色
備注:纖維狀的內包物來自碧玉和石棉;於1962年,彼得石被Sid
Pieters發現於納米比亞,因而被取名"彼得石"。
最初一直被認為只有納米比亞才有這石,直至1993年,在中國湖南找到一批差不多的石料,而這些樣品到1997年才流出市場,現今礦場已被關閉,由於納米比亞的彼得石產量有限,以至令它成為罕有寶石。
彼得石屬於虎眼石(Tiger’s-eye)家族,又名鈉閃石(Riebeckite),在變質岩中形成。
虎眼石在寶石學中被視為一種”假象”(Pseudomorph)
假象,是指一種礦物改變而形成另一種礦物:虎眼石開始時是一種礦物名叫青石棉 (Crocidolite),是石棉(asbestos)的一種,後期被石英取替了本來石棉的物質,但保留了石棉本物的纖維狀結構,所以形成貓眼效應。
彼得石和虎眼石不同的是,外表上的紋理和顏色呈多個方向,這是由於在形成的時候,石料漩渦地斷開,之後由石英把它們重組和結合,寶石經過這過程稱為角礫狀 (Brecciated) |